第(1/3)页 “诸位爱卿,随着时代的发展,未来的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一定是人才的竞争且高技术人才的竞争。 说一言兴国、一语丧邦、一人口舌乱天下有些夸张,但绝对会影响民生和政令的推行。 一个高级别的技术人才可能抵十个二十个普通卫所的兵力,低三五个禁军卫所的兵力。 不要觉得朕开完,例如研究院的几位院长,每一位都能让一国的军事力量大幅度增加,成为周边仰望的存在。 科学研究者和工程技术者,两者的价值体现不一,科学研究是拓展人类认知边界,工程技术则是改善人类生产生活。 一个国家或企业要想保持领先,必须同时重视这两类人才:科研人才决定了未来能走多远,技术人才决定了现在能走多快。 我们必须要重视人才,不仅是是从口头,还要从政令引领、生活保障、机制创新等多维度发力。” 说到这里,崇祯停住了,双眼抬起看向窗外,似乎想穿越时空看向后世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。 无数人为之努力,将战后的废墟重新建设了起来,但那只是表面,各方面都远落后世界诸多国家。 于是有人提出了从科学和教育着手,明确地把科教的发展作为发展经济、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先导。 更是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名言。 然后全国埋头苦练内功,以超出世人认知的速度快速追赶、甚至某些方面达到了世界之巅,这就是科教的力量。 “诸位,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,也是唯一一条可持续提升国力的策略。 我们唯有尊重知识、尊重人才,我大明才会再增加几百年的国运,哪怕是改朝换代了,华夏依旧能快速恢复元气,再次屹立在世界诸国之巅。 这一点,自朕开始,一直到所有的后继之君,都必须遵守的国策。” 这几句话崇祯说的铿锵有力,任何敢动摇这个国策的,都必须干掉。 他要在今后三四十年在位的时间,为大明、为华夏铸一柄最最锋利的剑,剑锋所指,所向披靡。 群臣看到了皇帝的神色,也看到了他眼中坚定的光芒以及语气中的决心。 他们看不到几十年后的事儿,但他们选择相信皇帝,这是皇帝登基九年来所铸就的威望。 第(1/3)页